谈“教育”变革的投资人开始转向这个轨道,半年内职业教育融资突破60亿!

摆账网资讯播报:谈“教育”色变的投资人开始转投这个赛道,职业教育半年融资超60亿!

近期在线职业教育品牌“开课吧”宣布完成6亿元B1轮融资,B2轮融资也在进行中。监管新政下,整个学科教育赛道都风声鹤唳,投资人对K12也开始避而不谈。然而,职业教育却开始受到极大关注,甚至被视为教育行业的下一个爆发性增长点。

上海进一步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实施政策。近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就《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显示,上海智能网联汽车将探索免检、高速公路测试、商业化运营等试点项目。

测试临牌可开展特定道路的准商业化运营

为规范上海智能联网汽车测试示范工作,上海市经信委于2020年底开展了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并组织相关示范区运营商、第三方检测机构、重点企业、行业专家等专题研讨,初步形成《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

与上一版管理办法相比,《征求意见稿》明确申请人可以进行高速、高速公路试验;明确申请人可以在使用试验许可的前提下,在特定路线上开展载人、载物或者智能联网车辆专项作业的准商业化运营活动;很明显,申请人可以进行无人驾驶测试(即无安全员测试)。

征求意见稿显示,上海还对申请人在检测、示范操作、无人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材料、资质要求和实施步骤。以无人驾驶测试为例,《征求意见稿》指出,申请无人驾驶测试论证的人员,应当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并通过相关测试,然后按照“主驾驶人有人,只涉及急停”、“车内有人,只涉及急停”、“车内无人”的步骤逐级实施。无人驾驶测试和演示的申请区域不得超过与安全员一起申请测试和演示所获得的区域。优先支持机场、港口、工业园区等特定交通场景的无人接驳、无人配送、无人环卫、自主停车等示范应用。

针对目前国家和行业都在关注的智能联网汽车网络和数据的安全问题,《征求意见稿》对申请人提出了相关的准入和管理要求。同时完善管理机制,采取企业承诺、第三方检测、专家评审、大数据监测、随机抽检、定期报告、违规处理、事故处理等多种形式,保障智能联网汽车检测示范安全有序开展。

征求意见稿提出,测试论证主体应当妥善处理数据采集、处理、应用和传输,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合理收集和使用数据,并在征得被采集人同意后披露规则。不得非法买卖、转让或披露相关数据;试验和论证活动中产生的数据,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向境外传输。

上海智能联网汽车创新中心战略规划高级经理谢依霖近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在智能联网汽车测试探索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国家智能联网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建成。2018年2月,制定发布《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首次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2019年9月,《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办法(试行)》修订发布,拓展了智能联网车搭载人、货的示范应用,引领区域内互认互通的突破。

目前,上海累计开放测试道路243 560公里,向24家企业发放智能联网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牌照184张,测试总里程超过190万公里。

智能网联车发展仍需法规技术等方面突破

智能联网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共识。美国、欧盟、日本等汽车强国不断出台政策支持自动驾驶,保障行业安全发展,消除现有制度创新障碍。中国在新能源和汽车智能联网方面与世界主流水平差距较小。2020年2月,全国D

谢依霖告诉记者,未来智能联网汽车的发展仍需要政策和技术两方面的突破。其中,在政策、法律法规方面,国家上位法对智能网联汽车的许可持续推进,并未一次性开放;在监管层面,无人驾驶汽车的驾驶主体不是人,而是系统和机器。如何监管还在探索中。比如现在车辆在路上出了事故,交警去现场处理,但是无人驾驶汽车和交警不能去。搬运、保险过去是人身伤害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无人驾驶汽车可能是产品保险;在行业层面,新事物从开始探索到应用,需要长时间的整合。目前,智能联网汽车在开发过程中的成本并不低。技术方面,智能网联技术还处于小规模测试阶段,如果大面积商业化,还面临很多卡脖子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