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电信网络犯罪的“睡眠账户”将会加速

摆账网资讯播报:老百姓一年跑了几次医院?花了多少钱? 最新数据来了

全国有多少家医疗机构?老百姓去年跑了几次医院、花了多少钱?去年新生人口有多少?这些公众关心的数据均对外公布。

7月,全国多家银行开始清理长期未动的个人账户,即清理“睡眠账户”。事实上,自2020年10月国务院打击电信网络新型犯罪部际联席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以来,银行业陆续开始清理“睡眠账户”,更好地保护持卡人的合法权益。

什么是“睡眠账户”?为什么要清理“睡眠账户”?清理是否意味着直接销户?如果清理后还想用,持卡人如何恢复账户功能?

何为“睡眠账户”

银行账户作为支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银行账户数量呈上升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全国共开立个人银行账户127.79亿个,比上季度末增加3.18亿个,人均银行账户数达到9.05个。

但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很多“睡眠账户”。根据多家银行发布的公告,《经济日报》记者发现,所谓“睡眠账户”多指连续三年(含三年)以上未发生客户主动交易、账户余额为零、未签订信用卡、个人贷款还款等收付款协议的账户。

除了上述类型,“睡眠账户”通常指那些“异常股票账户”。根据央行发布的《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从2016年12月1日起,同一个人只能在同一家银行开立一个一类账户。如需开立一类账户,应开立二类账户或三类账户。

其中,一类家庭拥有实体卡或存折,主要用于现金存取、大额转账、大额消费、购买投资理财产品;二类户和三类户没有实体卡,属于电子账户,在现有一类户的基础上增加。ii类户主要用于个人日常信用卡消费、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也可以购买存款银行的投资理财产品。iii类家庭主要用于金额小、频率高的交易,尤其是移动支付服务。

鉴于此前已有多个一类户在同一家银行开立,监管部门提出,银行应清理同一存款人存在大量账户的情况,要求存款人说明并核实开立账户的合理性;如无法核实,银行应指导存款人注销或合并账户,或减少账户类别,如将一类户减少为二类户等。

例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逐步分批清理同一客户名下的个人结算账户数量超标。标准为一类户1户,二类户5户,三类户5户。“如果您的账户有上述情况,请持有效实名证明,尽快到我行任一网点进行合理注册、降级、销户。”邮储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将对逾期未结清的账户限制金融服务。

“清理”并非“销户”

如果个人“睡眠账户”已经清零,是否意味着账户已经完全关闭,不能再使用?并非如此。记者发现,除了部分银行在公告中明确表示“销户”外,很多银行的“清理”工作实际上只是限制了账户的部分金融服务功能。

中国农业银行宣布,该行将对2021年3月10日以来长期未搬迁的个人开展销户工作。用户可在3月10日前持有效身份证到银行营业网点办理激活手续。如果符合销户清收条件的借记卡之前未激活,银行将在清算范围内注销个人借记卡。

中国工商银行在公告中表示,如果一个“睡眠账户”被清零,其账户功能将调整为非柜面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账号

如果您的帐户在清理范围内,但您想继续使用它,您应该在清理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完成激活帐户的交易据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移户交易包括存取款、汇入汇款、转账、消费支付等主动移户交易,但不包括结息、查询、司法冻结、司法扣款等非客户发起的移户交易。

该负责人还表示,如果逾期未激活账户,工行会将账户功能调整为非柜面业务,如果用户需要继续使用账户,可以到银行营业网点核实身份后恢复账户功能。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各家银行通过网站宣传、给持卡人发短信等多种方式提前通知了持卡人,但仍有部分受访持卡人表示对此“不知情”或未仔细阅读相关信息。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为了减少银行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建议银行可以增加电话通知作为更人性化的服务方式;另一方面,持卡人也要养成定期查看、核对银行账户的习惯,提高风险管理意识,防止自己长期未使用的账户被不法分子窃取。

有效防范电信诈骗

为什么要清理“睡眠账户”?核心原因是落实监管要求,积极应对“断卡”行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风险,保障个人账户金融安全。

2020年10月,国务院打击电信网络新型犯罪部际联席会议召开,部署全国“断卡”行动。公安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非法贩卖电话卡、银行卡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的重要根源,危害十分严重。

因此,要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严厉打击贩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维护社会秩序总体稳定。

公安机关在查处电信网络违法案件过程中发现,犯罪分子往往通过账户交易获取个人银行账户,特别是长期游手好闲

“睡眠账户”,很容易为账户买卖提供可乘之机。

对此,央行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出租、出借、出售、购买银行账户或者支付账户是违法犯罪行为,不仅影响单位或个人信用记录,还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银行网点和支付机构来说,应加强对违法办卡、出租账户行为的识别和监控,采取措施减少出租、出售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行为的发生。

那么接下来,持卡人应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多家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应重点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妥善保管自己的银行卡及支付账户,切不可贪图小利而出售、出租银行卡,银行卡一旦丢失,应及时更改密码或挂失、补办。

第二,及时对持有账户进行分类处置并妥善保管。其中,对确实不再需要使用的银行卡或存折,应及时到银行办理销户,或者把一些主要用于网络支付、小额高频支付的Ⅰ类户降级为Ⅱ类户、Ⅲ类户,由此,既能够实现个人资金的集中管理,又可以防范网络支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