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4 / 3338
摆账网资讯播报:甘肃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兴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提升甘肃科创企业“含科量”百年陇原,沧海桑田。深居祖国西北内陆的甘肃省,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和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各类要素加速向西部地区转移集聚,经济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期。
摆账网资讯播报:甘肃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兴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提升甘肃科创企业“含科量”
百年陇原,沧海桑田。深居祖国西北内陆的甘肃省,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和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各类要素加速向西部地区转移集聚,经济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期。
期市成交增长强劲
据临时协会最新统计,1-6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3716268288手,累计成交2863329.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37%和73.05%。
市场成交量增长与大宗商品走势密切相关。今年上半年,大宗商品总体呈上升趋势,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化工产品表现强劲。商品收益率明显高于股市,CTA基金产品一度火爆。
“疫苗接种推进,全球疫情逐步可控,海外经济加速复苏,国内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保持韧性,就业修复带动消费改善,内外需求共振带动国内经济加速修复,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经济周期由复苏期逐步过渡到过热期,碳中和政策出台。各种因素给商品牛市带来了支撑。”美尔雅期货金融期货分析师刘颖告诉《中国证券报》。
“上半年,随着经济持续复苏,需求端表现强劲,尤其是工业原材料需求,主要有色金属和黑色建材价格均大幅上涨。全球经济加速复苏直接影响国际油价等能源价格,并传导至整个化工产业链。”方正中期期货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员李表示。
从波动特征来看,CUHK期货首席经济学家荆川对《中国证券报》表示,上半年大宗商品市场上涨较快,波动较大。首先,受上半年海外经济复苏加快和流动性宽松的支撑,上半年大部分大宗商品呈现较好的涨幅,其中工业品涨幅比农产品涨幅更为明显;其次,在商品价格上行过程中,在政策的影响下,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5月份下降幅度明显,呈现出技术性转折的特征。
下半年波动或加剧
自5月高点回落以来,大宗商品持续盘整。不少分析人士指出,下半年很多宏观指标面临转折,大宗商品牛市可能降温。
“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分化更加显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将比上半年更加剧烈。”荆川表示,在全球经济复苏分化、央行货币政策分化的背景下,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矛盾更加突出,市场波动不可避免。
“下半年国内经济的基本面表现不像上半年那么可能。”李认为,从库存周期来看,已经出现被动去库存的迹象,但这种变化并不典型,需要后期持续观察。企业的经营成本在快速增加,而收入和利润的提升大多集中在行业的中上游。央行有意纠正这一问题,通过全面下调RRR,减缓了信贷收缩率。货币政策从稳货币、紧信用向稳货币、宽信用转变。
刘颖分析,从经济增长看,国内制造业PMI持续回落,生产经营景气度下降,海外经济持续修复,海外供需缺口收敛,进出口增速下降
国内自主定价商品
料弱于全球定价商品
就整体大宗商品走势而言,荆川认为,下半年美国经济主要驱动力可能从大宗商品消费和房地产转向服务消费,大宗商品需求增速放缓、失业补贴逐步退出,将削弱通胀继续上行的动力。在此背景下,美联储退出QE的概率并不高,短期内对大宗商品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不会特别大,主要体现在长期的压力上。全球经济复苏将继续为大宗商品整体需求提供一定支撑,但美国经济增长引擎切换或削弱部分大宗商品需求,同时本币极有可能保持中性,对大宗商品远期定价有一定压力。预计下半年商品市场格局为“外强内弱”,国内定价商品弱于全球定价商品,碳排放概念商品强于其他品种的格局将贯穿下半年。
刘颖分析,国内经济增速和需求都面临下行压力,而内需商品如黑色
“预计商品价格整体大幅上涨的时期已经结束。对于大部分商品尤其是有色和黑色品种,可能将会转向震荡阶段。但海外经济复苏将带动石油价格上涨,以及下游化工品价格的普遍上行。因此预计下半年能化品种表现将强于金属,多能化空有色的宏观对冲操作有一定空间。”李彦森建议。
全球经济分化恢复了商品或当前的“外强内弱”格局
2021-07-14 / 3338
期市成交增长强劲
据临时协会最新统计,1-6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3716268288手,累计成交2863329.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37%和73.05%。
市场成交量增长与大宗商品走势密切相关。今年上半年,大宗商品总体呈上升趋势,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化工产品表现强劲。商品收益率明显高于股市,CTA基金产品一度火爆。
“疫苗接种推进,全球疫情逐步可控,海外经济加速复苏,国内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保持韧性,就业修复带动消费改善,内外需求共振带动国内经济加速修复,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经济周期由复苏期逐步过渡到过热期,碳中和政策出台。各种因素给商品牛市带来了支撑。”美尔雅期货金融期货分析师刘颖告诉《中国证券报》。
“上半年,随着经济持续复苏,需求端表现强劲,尤其是工业原材料需求,主要有色金属和黑色建材价格均大幅上涨。全球经济加速复苏直接影响国际油价等能源价格,并传导至整个化工产业链。”方正中期期货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员李表示。
从波动特征来看,CUHK期货首席经济学家荆川对《中国证券报》表示,上半年大宗商品市场上涨较快,波动较大。首先,受上半年海外经济复苏加快和流动性宽松的支撑,上半年大部分大宗商品呈现较好的涨幅,其中工业品涨幅比农产品涨幅更为明显;其次,在商品价格上行过程中,在政策的影响下,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5月份下降幅度明显,呈现出技术性转折的特征。
下半年波动或加剧
自5月高点回落以来,大宗商品持续盘整。不少分析人士指出,下半年很多宏观指标面临转折,大宗商品牛市可能降温。
“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分化更加显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将比上半年更加剧烈。”荆川表示,在全球经济复苏分化、央行货币政策分化的背景下,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矛盾更加突出,市场波动不可避免。
“下半年国内经济的基本面表现不像上半年那么可能。”李认为,从库存周期来看,已经出现被动去库存的迹象,但这种变化并不典型,需要后期持续观察。企业的经营成本在快速增加,而收入和利润的提升大多集中在行业的中上游。央行有意纠正这一问题,通过全面下调RRR,减缓了信贷收缩率。货币政策从稳货币、紧信用向稳货币、宽信用转变。
刘颖分析,从经济增长看,国内制造业PMI持续回落,生产经营景气度下降,海外经济持续修复,海外供需缺口收敛,进出口增速下降
国内自主定价商品
料弱于全球定价商品
就整体大宗商品走势而言,荆川认为,下半年美国经济主要驱动力可能从大宗商品消费和房地产转向服务消费,大宗商品需求增速放缓、失业补贴逐步退出,将削弱通胀继续上行的动力。在此背景下,美联储退出QE的概率并不高,短期内对大宗商品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不会特别大,主要体现在长期的压力上。全球经济复苏将继续为大宗商品整体需求提供一定支撑,但美国经济增长引擎切换或削弱部分大宗商品需求,同时本币极有可能保持中性,对大宗商品远期定价有一定压力。预计下半年商品市场格局为“外强内弱”,国内定价商品弱于全球定价商品,碳排放概念商品强于其他品种的格局将贯穿下半年。
刘颖分析,国内经济增速和需求都面临下行压力,而内需商品如黑色
建材、有色、煤炭等需求回落将延续至7月或8月,四季度逆周期政策发力强度有待观察,若宽松政策不及预期或利空相关商品。海外此轮补库周期开始于2020年5月,预计补库周期至少延续至今年四季度,因此外需型商品(如原油、新能源等)需求改善和韧性或将延续到四季度。“预计商品价格整体大幅上涨的时期已经结束。对于大部分商品尤其是有色和黑色品种,可能将会转向震荡阶段。但海外经济复苏将带动石油价格上涨,以及下游化工品价格的普遍上行。因此预计下半年能化品种表现将强于金属,多能化空有色的宏观对冲操作有一定空间。”李彦森建议。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