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甲级写字楼存量超过香港,居大湾区首位

摆账网资讯播报: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

李克强:加强公正监管,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让中小微企业在公平竞争中有更多选择和成长空间,让大企业有有力的配套、充分发挥支撑产业链的龙头作用。

证券时报记者陈颖

第一太平戴维斯刚刚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深圳房地产市场回顾与展望》报告显示,供应有限,需求增加,二季度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有所下降,但未来仍有供应偏高的担忧。

写字楼 供应放缓需求释放

2021年一季度,深圳经济稳步复苏,年初业绩较去年明显回升。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7.1%,约6867.5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约为4566.1亿元。

二季度深圳甲级写字楼新增供应放缓,仅一个项目竣工入市。数据显示,上半年深圳新增面积共计44.1万平方米,其中76.2%来自南山区。截至本季度末,全市存量874.7万平方米。2021年二季度,需求增速逐步恢复正常,全市净吸纳量达到16.4万平方米,与近五年季度平均水平持平,价值较同期新增供应量高出约4倍,意味着市场存量削减取得良好效果。行业方面,TMT和金融仍是支撑需求增长的中坚力量,专业服务和房地产行业也表现活跃。

供给受限、需求增加,各细分市场空置率同步下降,其中核心商务区和新兴商务区平均空置率分别下降1.5和2.2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全市平均空置率环比、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至26.4%,恢复到疫情初期水平,供大于求态势有所缓解。业主采用以价换量策略,优质租户享有相对灵活的议价空间。全市租金指数继续探底,降幅继续收窄,指数环比微降0.2%,同比微降2.4%。截至本季度末,全市平均租金为每月每平方米183.6元。

展望第三季度,深圳新增4个项目,总可出租面积40.2万平方米。下半年,预计市场仍将迎来近百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因此,到2021年底,市场规模将同比扩大16.9%,供过于求的问题有望加剧。鉴于大批量新增供应的预期,市场去压力依然存在,全市空置率可能重新进入上升通道。与此同时,市场竞争将加剧,大部分业主将不得不继续提供租金优惠,整个城市的租金将保持下降趋势。但预计对一些建筑质量高、地理位置优越的项目影响不大。

零售 核心商圈租赁需求增长显著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713.6万人,增长率为68.5%。从年龄构成来看,15-59岁的人口占79.5%。人口快速增长,人口结构年轻化,促使各零售商积极布局深圳,推动深圳零售物业市场升级发展。

据报告统计,2021年1-5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4.4亿元,同比增长28.6%。总的来说,消费市场正在持续复苏。消费类型方面,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6.5%;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3.5%。

第二季度,该市零售企业没有新的供应。季末,因深圳、新冠肺炎本地病例增多,受疫情管控措施影响,个别项目开盘计划有所调整。全市优质零售物业总存量保持在532.5万平方米。同时,部分优质零售物业的品牌年轻化升级计划仍在进行中。当季全市净吸纳量录得2.6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负值形成对比,但与2019年同期相比仍有差距。从区域来看,核心商务区的需求显著增加,而核心商务区的需求增长缓慢

由于市场供需双方保持稳定,全市平均空置率连续5个季度录得环比增长后,较上季度小幅下降0.5个百分点,首次降至9.3%。其中,核心商务区平均空置率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至11.8%。大部分业主对市场预期充满信心,成功进行品牌组合调整的项目租金小幅上涨。分市场租金指数平稳,全市租金指数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1.1%。截至季末,全市一楼平均租金为每月每平方米655.2元。

深圳仍将是品牌进入和拓展华南市场的首选目的地之一,需求端有望保持活跃。尽管新增供应单位量较大,但鉴于项目运营方成熟的运营经验和丰富的品牌资源,预计新项目将以较高的入住率开业,届时全市空置率有望保持稳定。此外,新的豪华品牌进入市场不仅有助于提升其项目的资产表现,还能促进市场消费力的凝聚和释放。另一方面,标杆项目对中高端品牌的吸附能力较强,租金有望保持小幅上涨。

住宅 一手住宅市场热度降温

5月以来,深圳四大银行先后将首套和二套房贷利率分别上调15个基点和35个基点至5.1%和5.6%。目前,已有十多家银行开始执行上调后的利率标准。随着住房贷款成本的增加,房地产货币政策收紧,在一定程度上降温或抑制了深圳旺盛的住房需求。

报告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深圳一手住宅市场供应约92.7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6.7%,同比增长37.4%。其中,宝安区的供应量最高,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上半年市场供应总量约172.2万平方米,受疫情影响较去年同期增长71.1%。政府秉承“房住不炒”的主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市场进行密集调控,包括但不限于购房资格、入市规则升级、住房限价、提高房贷利率、有意收紧家庭条件等。当季全市成交量环比下降36.5%至110.9万平方米。要不是

不应求状况犹存。上半年,鉴于新项目较往年同期大幅增加,全市成交量同比上升56.0%。2010年至2020年,在深圳人口红利衍生的大量需求的支持下,一手住宅成交均价随之上升1.8倍,但结构性供不应求的矛盾亦日益突出。季内,在限价政策下,深圳一手住宅成交均价仍结构性环比上升7.0%,至人民币每平方米62,921元。

第一太平戴维斯认为,随着“金九银十”即将到来,加之在政府调控下,市场采取集中规模入市的开盘方式,供应端或正在蓄力。此外,旺盛需求在密集调控下有所冷却,供不应求矛盾有望改善。然而,深圳对人口流入的高吸引力将继续推动潜在需求维持增长。地方政府将响应中央号召,落实“房住不炒”的定位,从人口、购房、土地等方面,持续对当地市场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及调控,旨在减缓需求过快增长,对市场带来降温作用,促进市场回归理性。

深圳甲级写字楼存量超越香港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太平戴维斯关于《2021年上半年大湾区甲级写字楼指数》的报告显示,后疫情时期市场供需两端同步恢复,大湾区甲级写字楼空置率仅小幅上升,深圳、香港和广州继续占据存量主导地位,且深圳存量已超越香港居大湾区之首。

2021年上半年,由于新冠疫情及入境限制持续,香港写字楼市场需求增长有限,租金指数自2019年下半年起持续下行,本期环比下跌 3.1% 至 147.2。尽管供过于求压力仍导致深圳租金延续下行趋势,但本期租金指数近乎触底,仅环比微降 0.9%至 138.5。同时,在大量新增供应入市预期的影响下,广州本期租金指数环比下跌 1.6%至 144.6。期内,东莞、珠海、惠州写字楼租金指数环比降幅均低于1%,而市场规模较小的江门是区内唯一录得租金上涨的城市。

期内,香港写字楼价格指数止跌回升,环比上升1.2%至207.5。广州写字楼价格指数亦在经历连续四次环比下跌后,于期内环比上涨 1.7% 至 127.5,录得区域最大涨幅。相反,深圳业主对供过于求的担忧冲淡了经济复苏带来的积极情绪,期内价格指数录得区域最大降幅,环比下跌 5.2%至 179.7。

后疫情时期市场供需两端同步恢复,湾区甲级写字楼空置率仅小幅上升。2021年上半年,大湾区甲级写字楼市场新项目入市节奏逐步恢复,区域新增供应达144.9万平方米,市场总存量因此增至3,039.2万平方米,环比扩容 5.0%。深圳、香港和广州继续占据存量主导地位,且深圳存量已超越香港居大湾区之首。

后疫情时期,大湾区写字楼市场租赁需求有所回升。期内,区域净吸纳量回升至 97.2万平方米,分别为去年上、下半年的 3.7倍和 2.4 倍。尽管如此,但鉴于多城市仍面临严峻的供过于求形势,区域甲级写字楼平均空置率仍环比上升 0.6 个百分点、同比上升 2.2 个百分点,至 21.2%。

展望未来,国内经济前景预计保持谨慎乐观。2020 年大湾区的 GDP增速达 3.0%,未来十年,区域 GDP预计增长 1.8倍。尽管二季度广深莞佛等地出现了小规模疫情爆发,但在中国经济强劲复苏、新经济快速发展及其上下游产业强势扩张的支持下,经济复苏格局预计受其干扰甚微。大湾区写字楼市场整体租赁及买卖需求预计持续增长,特别是在广、深等新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地城市。同时,积极的经济环境以及内地投资活动的复苏显著提振众业主的信心,有望推动写字楼售价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