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5月末,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超过17万亿元

摆账网资讯播报:出口增速渐归常态 稳外贸需抢占先机

去年下半年以来,出口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其增长可持续性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近日,记者从中国银保监会“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当前金融供给“稳中提质”,更多资金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领域。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1万亿元,同比增速30.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8.8个百分点;贷款余额户2863.4万户,比去年同期增加570.7万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惠金融部主任丁晓芳表示,今年以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坚持需求导向,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优化结构,提质增效。

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扶持力度。中国银保监会加大监管力度和政策倾斜力度,将个体工商户贷款纳入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考核目标体系,督促贷款投放。在资本监管方面,对个体工商户贷款给予比一般企业贷款更优惠的风险资本权重,并进一步落实信用尽职免责、内部资本转移定价优惠等专业化运营机制。截至5月末,全国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万亿元,增速27.6%。

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首贷户”。为更好地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消除“空白区”,中国银保监会要求大型银行将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比例纳入内部绩效考核目标,并敦促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力争2021年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今年一季度,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17.8万户,首贷金额5623.8亿元。

积极探索基于科技的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新模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导银行保险机构重点关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设备设置、产能扩张等融资需求。研究开发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如重庆银保监局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了科技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与银行共享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额度的评价结果,探索“银行信用支持金融风险共担”的科技企业融资新模式。

“我们正在制定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引导和加强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数字普惠、养老服务、绿色发展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努力推动‘十四五’时期普惠金融在需求满足、金融供给适应性、外部环境保障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丁小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