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大约70家公司计划筹集1000多亿元来扩大生产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新能源产业链中下游企业正在筹措资金,积极扩产。

今年二季度以来,已有230余家公司发布固定收益计划(仅统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其中约70家公司瞄准新能源领域,计划募集资金总额超过1000亿元。

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众多知名机构也争相乘坐新能源快车,大股东甚至对部分公司的定增负有责任。

面对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发展的黄金机遇,上市公司大量募资,积极扩大产能。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最新统计,今年二季度以来,已有超过230家公司发布增收计划(仅统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下同),其中约70家公司瞄准新能源领域,计划募集资金总额超过1000亿元。也有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众多知名机构争相乘坐新能源快车,甚至有大股东负责部分公司的定增。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具有提前投入大的特点。现在下游需求上升,产业链需要快速扩产扩量。谁能率先满足需求,谁就能在后续的竞争中抓住机会。“新能源的热度将持续,融资扩张将成为常态。”

上中下游全面扩产

在上述增加公司数量的计划中,“遵守国家产业政策”、“大力发展产业”、“不断提高需求”等表述屡见不鲜。很多公司也会在大篇幅描述行业的发展前景。正是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产业链上下游都在筹集资金,积极扩产。

在下游充换电设备领域,GCL  6月15日宣布拟募资不超过50亿元,投资项目包括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建设项目、信息系统平台和R&D中心建设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投资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公司将新增各类电站488座,引进相关配套设施。公司表示,本次固定收益投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公司业务规模,促进新业务转型,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在中游制造领域,来木6月30日宣布拟募资不超过7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连接器、新能源汽车连接器R&D中心等项目。公司表示,新能源汽车连接器项目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连接器产品,项目投产后将增加年产500万只新能源汽车大电流电压连接器和1200万只(套)辅助驱动模块连接器的生产能力。这将扩大公司新能源汽车连接器产品的生产规模,充分利用汽车电子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提升公司在汽车电子行业的市场份额。

上游筹款同样活跃。盛屯矿业6月4日发布公告称,拟为卡龙威项目募集资金不超过22.5亿元,并补充流动资金。该公司表示,卡龙威项目的实施将扩大铜和钴原料的资源优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为锂电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金属钴的消费量有望大幅增加。

在新能源产业的另一个核心领域,——光伏,产业链公司也在加速融资和扩产。良信股份7月3日披露的定增方案显示,公司拟为智能低压电器R&D及制造基地项目募集资金不超过15.8亿元,并补充流动资金。据该公司称,低压

上市公司对新能源产业的大规模融资和增持,也给了各类基金参与其中的机会。去年,宁德时代高调开展增收计划,高贤等机构参与,至今浮盈已超过250%。这一基准案例无疑提升了各方参与定增的积极性,很多大股东甚至全盘接受。

6月8日,诺德宣布拟向控股股东邦敏控股及其关联方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22.89亿元,用于青海高性能超薄锂离子电池电解铜箔项目、惠州动力电池电解铜箔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公司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推动了锂电池铜箔行业的发展。作为国内动力锂电池铜箔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将通过定增进一步增加动力锂电池铜箔的供应。领涨全部22.89亿元的邦民控股及其关联方表示,看好上市公司行业未来发展前景,通过增持支持公司业务发展。

福林精工6月18日披露的固定收益计划显示,公司拟纳入控股股东

富临集团在内的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不超过15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控产业项目、年产5万吨新能源锂电正极材料项目等。按照计划,富临集团拟认购数量不低于此次定增发行股份数量的10%,其不参与市场询价,但承诺接受市场询价结果并与其他投资者以相同价格认购。

在业内人士看来,高瓴斥巨资参与宁德时代定增,并收获了巨额浮盈,在行业内引发重大反响。如今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上市公司大股东自然愿意掏钱参与,提升持股比例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亿华通的定增方案获得了知名机构的追捧。该公司6月26日公告,UBS、北汽新动能、JPMorgan以及Morgan Stanley合计斥资2亿元参与认购定增。按照计划,这笔资金将被用于燃料电池综合测试评价中心建设并补充流动资金。

“定增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行业的冷暖变化,现在新能源产业大热,定增募资较为便捷,也带动了整个产业发展。”上述业内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