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账网资讯播报)保持稳定基调,平衡内外需求,货币调控,突出灵活性、精准性、合理性和适度性

摆账网资讯播报:二十国集团同意继续推进全球税制改革

各国代表讨论了全球经济和健康、促进经济复苏、向绿色可持续经济和社会过渡等问题,同意继续推进全球税制改革,以便为跨国企业设定全球最低税率。

在7月15日央行决定下调RRR 0.5个百分点,6月新增社会融资、新增贷款、广义货币(M2)增速均超市场预期的情况下,下半年货币政策走势再次引起市场关注。专家表示,未来货币政策将平衡内外需求,保持稳健基调,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在此基础上,货币调控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加强结构性、针对性调控。

加强政策预调微调

“从内部平衡和内外平衡的双重角度来看,货币政策保持稳定基调是必要的。”智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目前我国内需虽有较大恢复,但尚未完全达到疫情前水平,经济增长基础还不是很扎实,仍需政策保持对经济运行应有的支持。虽然物价有上行压力,但不太可能出现全面通胀。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不应收紧,而应保持稳定和中性。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石成表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强调“以我为主、稳字当头”,这是建立在充分把握内外信息、区分短期和长期影响、全面把握主次关系的基础上的。面对新形势,中国货币政策既要强化稳中有进的基调,也要加强政策细节的预调和微调,以适应需求,实现新的平衡。

连平表示,在稳健基调下,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货币政策要在结构性、针对性调整中加强,特别是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疫情后实施的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政策可能会延长到明年。通过有针对性、结构性的政策支持,缓解当前和未来复杂宏观环境的影响,强化薄弱环节,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过去几个月,国内投资者主要关注的是国内宏观政策的收紧。此次RRR减产消除了这种担忧。国内宏观调控收紧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未来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将相机抉择,对冲外部需求可能出现的变化,以保持国内经济增长的稳定。”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许高表示。

总量“正常”结构“精准”

专家表示,未来,中国货币政策仍将坚持稳健基调,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兴业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黄卫平认为,根据结构性流动性短缺的货币政策框架,央行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向市场提供长期资金。自2018年以来,央行一年三次下调RRR,逐步释放长期资金。央行降RRR的决定可能仍是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措施之一,意在进一步降低银行债务成本,引导银行支持小微企业,也有可能提前防范信用风险和基本面下行风险。从央行的表态来看,还是比较克制谨慎的,目前还很难说新一轮货币宽松周期的开始。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真认为,总量上突出“正常”,流动性保持在合理水平,在支持经济增长和防范风险之间寻求平衡;结构方面,强调“精准”,运用结构性工具加大对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的支持力度。

连平表示,下半年货币政策要兼顾内外平衡需要,保持稳健基调,保持急转弯。同时,它应该跟踪世界经济运行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鉴于中国经济总体运行良好,货币政策基调稳健,即使美联储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中国寿

“下半年政策主基调仍是‘稳货币、紧信贷、严监管’,央行后续会议将突出对中小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结构性支持。”郭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熊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