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运“十四五”规划发布七大任务,着力打造高新技术创新高地

7月8日,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上海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介绍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的相关情况。据悉,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城市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近日编制发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

发布会上,于福林介绍,“十三五”期间经过发展,上海已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初步具备配置全球航运资源的能力。《2020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全球排名第三,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表现在航运要素集中度显著提升,海港物流体系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化效率提升,亚太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初步建成,航运市场营商环境显著优化。

建设低碳环保航运新生态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十四五”总体目标将围绕全力支持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形成辐射能力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强、资源配置水平提升的枢纽门户服务升级引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新发展格局。2025年,基本建成便捷高效、功能齐全、开放融合、绿色智慧、支撑有力的世界级国际航运。

围绕总体目标,2025年,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4700多万标准箱,航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1.3亿人次以上,货邮年吞吐量达到410多万吨。同时,打造低碳、环保、智能、高效的航运业新生态,实现陆域岸线资源集约利用、污染物控制、节能清洁。

余福林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上海港作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在集疏运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市交通运输部门将在“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将促进内河运输发展,发挥其运输能力大、污染小、能耗低的优势;另一方面,推进土地集疏运网络优化,着力解决陆路运输瓶颈问题。

“规划建设临港新区集散地。集散地将建在新区检查区南侧。同时,东海大桥将应用人工智能、北斗导航、智能卡采集等新技术,规范大桥交通流量。”于福林表示,要进一步推动海铁联运业务发展。结合沪通铁路二期工程,将建设进入外高桥港区专用线,解决港区与铁路衔接不畅的问题。记者获悉,沪通铁路二期工程已完成专项规划调整审批,未来将力争尽快开工建设。

打造航运开放科技创新高地

为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十四五”发展目标,《规划》提出七大任务。一是优化空间布局,充分发挥航运业集聚的辐射效应。对此,余福林介绍,洋山—临港地区将打造航运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高地,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功能。外高桥片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和保税物流,形成现代航运物流示范区。陆家嘴-博览区以发展高端航运服务、科技研发、平台经济为重点,形成航运服务品牌优势。北外滩吸引了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航运企业、国际组织和功能性机构

二是引领长三角,以更高质量推动港航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一体化治理体系,促进港口行政管理、航运行政管理和港口管理协同。三是凝聚发展合力,打造品质领先的世界级航空枢纽。推进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和第五跑道试运行,完善机场综合交通设施。四是推出服务品牌,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拓展港口机场服务供应链,提升船舶飞机维修、物资供应配送、货物收运、废弃物接收等综合服务能力。五是优化产业布局,高水平打造邮轮经济中心。协调邮轮港口功能布局,加快创建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六是挖掘科技动能,促进航运中心可持续发展。提升智能港口技术与系统集成能力,推广自动化码头技术,实施洋山港智能集装箱卡商用示范工程。七是优化治理体系,全方位提升航运发展软实力。搭建港口全程运营服务平台,推动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数据共享和功能对接。

建设洋山港为一流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上海港集团副总裁张欣表示,洋山四期码头自2017年12月开业以来,一直在生产和规模扩张的同时运营。截至2020年底,投产设备规模由开业之初的100台扩大到239台,形成年吞吐量500万标准箱。自开港以来,集装箱吞吐量已超过1100万标准箱。2021年,公司预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00万标准箱。同时,41台新设备将分批交付投产,年底将形成26条运营路线

规模,将实现630万标准箱年设计通过能力。

他介绍,“十四五”期间,洋山四期码头将积极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落实集团战略体系,不断提高公司运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构建公司“1+3”发展体系,即建设世界一流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力求在规模、效率、技术上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实现年700万标准箱通过能力,力争五年累计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000万标准箱。

同时,码头将着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加快推进数字孪生技术的优化工作,增加数字孪生技术与码头生产系统更多联动,进一步提高数字孪生技术在码头实际生产中的运用。此外,通过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码头生产、经营及管理深度融合,为码头生产服务进一步赋能,打造更加精细、柔性、智能的新型生产服务体系,提升码头智能化程度。

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董爱华称,“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持续推进岸电泊位建设,并着力提高岸电使用率。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加强执法监管,对符合条件的船舶靠港期间岸电设施使用做到应用尽用。